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制定2022年7月修订版)
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施工
专业代码: 640301
二〇二二年七月
目 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 3
二、入学要求 .............................................................. 3
三、修业年限 .............................................................. 3
四、职业面向 .............................................................. 3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 4
(一) 培养目标 .......................................................... 4
(二) 培养规格 .......................................................... 4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 6
(一) 公共基础课程 ..................................................... 6
(二) 专业(技能)课 .................................................. 18
(三) 选修课程 ........................................................ 23
七、教学总体进程安排 ..................................................... 25
(一) 基本要求 ........................................................ 25
(二)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 26
(三) 教学进程安排 .................................................... 26
八、实施保障 ............................................................. 29
(一)师资队伍 ......................................................... 29
(二)教学设施 ......................................................... 30
(三)教学资源 ......................................................... 31
(四)教学方法 ......................................................... 31
(五)学习评价 ......................................................... 33
(六)质量管理 ......................................................... 40
九、课程免修置换规定 ..................................................... 40
十、毕业要求 ............................................................. 41
(一) 学习年限 ......................................................... 41
(二) 必须参加的活动 .................................................. 41
(三) 毕业时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 41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施工
专业代码:64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应届毕业生
三、学制
“3+2”五年一贯制(前三年)
四、职业面向
表 1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面向分析表
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 |
所属专业类及代码 |
对应行业及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举例 |
主要接续专业 |
土木建筑大类 (64) |
土建施工类 (6403) |
4754 建筑施工行业 |
2022103 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2022105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人员 |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资料管理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
施工员 安全员 质量员 资料员 造价员
|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 本科:建筑工程 智能建造工程 建设工程管理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建筑读图识图和建筑施工能力,能进行常规的建筑施工、实地工程测量、现场管理等工作,掌握建筑结构的新技术、新规范等知识,毕业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为完整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1.素质要求
(1)道德素质
1.具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护环境等社会公德;
2.具有热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行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
3.具有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勇于承担家庭、学校和社会赋予的责任;
4.具有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韧劲;
5.能忠诚担当、能德技并修、能敬业奉献,有爱国心、有工匠心、有责任心,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核心素养
1.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 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 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2.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
3.具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学习能力;
4.具有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等健康生活意识。
(3)职业素养
1.具有热爱企业岗位、认同企业文化的主人翁意识;
2.具有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
3.具有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的态度;
4.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愿意吃苦的精神。
2.知识要求
1.了解一定的哲学原理、必要的法律知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思想概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一定的哲学原理、重要思想概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定;
4.具有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初步具备建筑业领域数字化技能;
5.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构造、建筑工程测量等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识读与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并能应用BIM 软件进行建筑建模的能力;
2.具有施工现场定位放线、高程引测、轴线引测等工程测量的能力;
3.具有正确认识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4.具有一般建筑结构构件计算、验算的能力;
5.具有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思政要求
1.了解伟大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性,做到“两个维护”;
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精神,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四个自信”;
3.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企业先进事迹,让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奋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和艺术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选修课等课程;实践课包括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素养选修课程,课程结构设置如下图所示:
(一)公共基础课程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6 号)精神,按照《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等课程标准,开设公共基础课程。
表 2 公共基础课开设一览表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
学时 |
|||||
|
1 |
思 想 政 治 |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
1.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坚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热爱伟大祖国,自觉弘扬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 6.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 明建设 6.踏上新征程共圆中国梦 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 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 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 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
36 |
||||
|
2 |
|
1.具有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 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
主要内容 1.时代导航生涯筑梦 2.认识自我健康成长 3.立足专业谋划发展 4.和谐交往快乐生活 5.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6.规划生涯放飞理想 |
36 |
|||||
|
|
心理 健康 与职 业生 涯 |
3.能够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把握机遇、勇于创新,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4.学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
教学要求: 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
|
|
||||
3 |
哲学 与 人生 |
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
主要内容: 1.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2.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 3.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4.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
36 |
|
|||||
4 |
|
1.正确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 |
主要内容: 1.感悟道德力量 2.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
36 |
|
|||||
|
|
职业 道德 与法 治 |
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懂得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强化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和职业,都要有干一行、爱 一行、钻一行的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确立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念; 3.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 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 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4.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形成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社会,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5.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热心公益事业,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6.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7.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
3.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5.维护宪法尊严 6.遵循法律规范 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 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 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 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 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 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 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 民。 |
|
|
||||
|
|
|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1.语感与语言习得 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 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4.古代诗文选读 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
346 |
|
|||||
5 |
语文 |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 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 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
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职业模块: 1.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专题 2.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专题 3.微写作专题 4.科普作品选读 教学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 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 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社 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 学活动,深刻领会并树立发展学科核心素 养的教学理念,要加强模块间的衔接与整 合,与课程发展同步提高课程开发设计等 专业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 力水平组织教学。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 学,强化关键能力培养,加强必要的基础 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自 主、积极、愉快地参与或开展积极的言语 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口语交 际和文字写作的素养。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采 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组织形式,要打破时 空与学科界限,有意识地加强课程内容与 专业教育、职业生活的联系和配合,自然 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创设与行 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逐步掌握运用语 |
|
|
|||||
|
|
|
言文字的规律。 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 方式的转变。创设更生动、逼真的学习情 境,引导学生有效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开 展基于网络的多种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 流、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改善师生的互 动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新一 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语文学习环 境,不断思考和探寻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 文教学新模式。 |
|
|
|||||
6 |
历史 |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 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和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释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 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 空间的多种方式,能够在不同的时空 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 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3.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 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 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 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 题。 4.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 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 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 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解 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 |
主要内容: 1.中国历史 2.世界历史 教学要求: 1.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结合 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的不同方面,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 过程、教学评价,既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 的专门培养,也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 合培养。 2.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 容,创新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 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教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与行 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体验未来 职场的教学活动,探索课堂教学与专业实 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 师应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 境,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 |
72 |
|
|||||
|
|
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5.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 认同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 史发展进程,形成民族认同和正确的 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并认同中华先进文化,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良好职业精神,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师实时、动态 监测与评价学习过程与结果,提供及时和 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深度学习。 |
|
|
|||||
7 |
数学 |
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 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 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 排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 计 拓展模块: 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 计 教学要求: 1.落实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教师要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 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深刻理解数学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育人价值,将课程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 科素养上。 2.突出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 |
260 |
|
|||||
|
|
|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 特点、学生认识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多 种教学方式,采取低起点、重衔接、小梯 度的教学策略。 3.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实践应用。教学中, 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专业课程和职 业应用的联系,创设或选择关联的教学情 境,增加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选择或建立 合适的数学模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教 学方式培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重视利 用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善 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资源,引导学生在网 络中学习,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和教 学评价。 |
|
|
|||||
8 |
英语 |
1.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 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2.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 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 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 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 基础上,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止确价值判断。 3.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 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 |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自我与他人、学习与生活、社会交往、社 会服务、历史与文化、科学与技术、自然 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职业模块: 求职应聘、职场礼仪、职场服务、设备操 作、技术应用、职场安全、危机应对、职 业规划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 能。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 语言的同时,形成对外国优秀文化的正确 认识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识,拓展 国际视野,简单文化自信。 2.开展活动导向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 |
260 |
|
|||||
|
|
化传播。 4.自主学习目标:能树立正确的英语 学习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多 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能有效规划 个人的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 方法;能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
养。教师应深刻领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 涵,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 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和任 务,开展活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 真是问题与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提升 能力。 3.尊重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根 据学生个体差异,有效整合课程内容,选 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 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让不同类型、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4.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应用。教 师应根据英语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有意识加强英语课程与专业教育和职业 生活的联系,探索融合的教学新模式,重 视学生语言实践英语能力培养。 5.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善于利 用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开展主动、个性 化的学习活动,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 |
|
|
|||||
9 |
信息技术 |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个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
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数据处理、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要为学 生创设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境, 引导学生将问题与技术融合关联,找出解 决方案,提炼计算思维的形成过程和表现 形式,将其作为实施项目教学的线索,引 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分析思 考、实践验证、反馈调整、逐步形成计算思维。 |
108 |
|
|||||
|
|
|
2.立足岗位需求,培养信息能力。结合学 生专业,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 以实践项目为引领,以典型任务为驱动,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关联信息技 术与职业知识,掌握岗位和任务情境中运 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 3.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 练。基础模块打好信息素养基础,分层实 施知识性教学,注重运用信息工具强化实 践技能训练和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拓展模 块强化职业岗位情境中的实践技能训练,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关的职业任务, 培养所需的综合与迁移能力。 4.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 创新能力。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理念,创 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情境,有机 融合各种教学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加强教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与诊断分析,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 践,促进教与学的立体互动。 |
|
|
|||||
10 |
体育与健 康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 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或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谁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
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 体能、健康教育 拓展模块: 任选2项运动技能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 能。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和体育品 格的培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 力,体现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精髓和内 容,将体育教学过程变为目标、内容和方 法有机融合的综合教学过程。 |
180 |
|
|||||
|
|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血获得全面发展。 |
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 力。教师应加强运动技能形成的学理研 究,具有难度递进的意识,优化设计运动 技能模块的教学过程。要研究在技能教学 中渗透学习知识或原理的方法,探索知识 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保证运动负 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教师要把体育安全放在首位,通过项目模 块选修、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等方法,因 材施教,力争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 乐。掌握并运用各项体育素质的基本原理 和练习方法,采用多样方式进行体能教 学。要根据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效利 用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健康知识。 4.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 实践的针对性。根据体制健康标准,结合 学生现状,采用多种锻炼方法,提升学生 体能,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体能锻炼效果和 改进计划。讨论研究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防 治、职业安全等主题。 5.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教师要创设多元化情境,采用多 种训练方式,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选 择运动项目深入学习,发展运动爱好和专 长。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 线上线下学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 体体育与健康教育平台,营造健康成长和 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
|
11 |
艺术 |
1.通过课程学习,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运用观赏、体验、联系、比较、讨论等方法, |
主要内容: 音乐鉴赏与实践 美术鉴赏与实践
|
36 |
|
|
不同艺术的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艺术的风采。 2.结合艺术情境,依据艺术原理和其 他知识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 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根据一个主题或一项任务,运用特 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与表现能力。 4.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作品,认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
教学要求: 1.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 教学目标。正确把握课程性质与任务、目标与内涵,认识到四项学科核心素养既独立又融通,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教师要结合学情,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单项核心素养培养,也注重综合培育。 2.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 衔接整合。基础模块重视知识积累,丰富审美体验,加深艺术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服务终身发展。拓展模块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激发兴趣,提升艺术潜能。 3.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 织教学。坚持“做中学、学中做 ”,创设合适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拓展时空,丰富手段,优化课题教学,提升教学成效。 4.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 教育特色。 |
|
12 |
劳动教育 |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
主要内容: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 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专题教育。 教学要求: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 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 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
18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以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前期开展的《XXX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企业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情况及企业访谈、在校生问卷调查、毕业生调研、同院校实践调研。以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企业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认知规律、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等因素。以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认知规律、学生技能形成规律、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设置核心课程,为岗位变换、职业转换、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具体安排如下:
表 3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核心课开设情况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建筑 工程 测量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
3.具备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全站仪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 “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的职业教育理念,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建筑工程施工技能为主体。遵循“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的教育思路,突出“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按“项目引人一情 景设计一任务驱动一活动实施 ”的 原则,将项目逐步分解,结合建筑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知识,利用真实案例,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来诠释,做到重点突出、步骤清晰、 具有可操作性,使学习者通过任务驱动练习,快速、直接地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核心技能。 |
216
|
2 |
建筑 材料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 1.系统了解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组成、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 2.能够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并能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初步判断和检测。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建筑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趋势。 |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建筑钢材、木材、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能特点、技术标准和应用范围。能够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检测,学会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提高对建筑材料质量和性能的重视程度,树立质量意识。 |
72 |
3 |
建筑制图与识图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
3.具有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
主要内容: 建筑制图基本知识、认识投影、绘制基本投影图、了解建筑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建筑施工图、识读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筋混凝土平法施工图。能够正确使用并维护制图工具、绘图仪器和用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独立完成制图任务。 教学要求: 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理念,强化“做中学、做中教 ”的“任务驱动法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实训教学为主导,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助,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案例学习,独立完成相关制图任务。 |
180 |
4 |
建筑 施工 技术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培养学生:
3.能够将所学的施工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
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理解建筑施工中各分项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掌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熟练掌握施工操作技能, |
144 |
5 |
建设 法规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学生:
|
建设法规概论、城乡规划法规、工程建设程序法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规、建设工程合同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规、环境保护法规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理解并掌握上述各部分的主要法律条文和相关概念,了解建设法规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能够运用所学法规知识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具备起草简单的建设工程法律文件,如合同条款等的能力。 |
36 |
6 |
建筑 构造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培养学生:
|
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高程建筑构造。理解建筑隔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设计要点,熟悉建筑构造相关规范和标准。能够绘制简单的建筑构造节点图,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构造方案。 |
144 |
2.专业技能课
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自我进行转化是学生掌握技能、提升技能,未来走向工作适应岗位的基石。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开设在理论的指导下,国家标准的规范下,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生源本身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开设下列课程作为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技能课。
表4 专业技能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
课程 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
2.掌握BIM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流程和方法。 3.熟练应用BIM软件创建建筑模型,能够进行模型的协同工作,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4.具备运用BIM技术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信息化素养。 |
BIM基本概念和原理、BIM相关软件操作、建筑模型创建、模型协同工作、图纸生成和解读、碰撞检测和分析、工程量计算、施工模拟与可视化、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BIM标准语规范、实际案例分析。 掌握BIM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其核心概念和原理,能够根据图纸和相关要求,准确创建建筑各部分的模型,并保证模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具备一定的施工模拟和可视化展示能力,能够制作见点的施工模拟动画效果图。 |
72 |
2 |
施工技术仿真平台(三好软件)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3.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使其在仿真时间中遵循相关规范和道德准则。 |
平台介绍及基础操作、建筑模型构建、材料与构件设置、建筑物理环境模拟、结构受力分析、施工过程模拟、案例分析与实践。 熟练掌握西安三好仿真平台的各项操作功能,能够赚却构建建筑模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模拟,具备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
144 |
3 |
建筑CAD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学生:
|
CAD软件基础、绘图命令、编辑命令、文字与标注、图案填充、块与属性、建筑绘图实例。 熟悉CAD软件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掌握建筑绘图的标准规范和表达方法。正确设置图层、文字、标注和图案填充,使图纸规范清晰,灵活运用块和属性提高绘图效率。能够熟练使用 CAD 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能够准确进行尺寸标注和文字注释。具备一定的三维建模能力,能够创建简单的建筑三维模型。注重团队合作,能够与他人有效交流合作完成绘图任务。 |
144 |
4 |
结构 平法 标识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结构平法标注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熟悉各类结构构件(如梁、柱、板、墙等)的平法标注表示方法。 2.能够准确读取结构施工图中的平法标注信息,具备运用平法标注规则绘制简单结构构件施工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构造要求。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平法标注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指导的能力。 |
平法标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梁的平法标注、柱的平法标注、板的平法标注、墙的平法标注、基础的平法标注、平法标注的综合应用。 学生要理解平法标注中各种符号、数字和文字的含义,掌握不同结构构件平法标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能够熟练识读各类结构施工图中的平法标注,准确绘制结构构件的平法标注施工图。具备根据平法标注进行结构构件配筋计算和施工下料的能力,能够运用平法标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结构设计和施工问题。
|
108 |
3.实践课程
(1)认知实习(4 学时)
为增强学生对职业和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第 1—2 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企业讲座等,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学习,进行认识岗位的实习,让学生对企业文化知识、 岗位能力基本要求和行业发展现状等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信心,为后继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2)跟岗实习(30 学时)
为提升实训质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在第3到5学期分段组织学生到我校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习,进行跟岗实习,将课堂习得的技能转化为生产操作技能。
(3)顶岗实习(612/18 周)
第六学期学生可以在对口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实习,通过实习,让学生逐步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增强职业责任感,实现有学生向员工、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度和转变。及时发现教学的“短板”,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的“召回”制度,实施“回炉”训练。
通过实习,让学生逐步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增强职业责任感,实现有学生向员工、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度和转变。同时,专业课教师轮流进入企业,在带好管好学生实习的前提下,与企业师傅和学生一道进行岗位实践,立足企业看培养、立足岗位看课程、立足技术看教学、立足需求看评价,突出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性。
(三)选修课程
围绕核心素养,服务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职教改革,根据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技能类选修课模块由《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三门课组成,占 12 个学分,需 306个学时,分 5 个学期开设,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更有个性的综合发展。
1.专业选修课
专业技能类选修课模块由《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三门课组成。
2.素养选修课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通过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或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并通过日常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劳动实践,通过主题活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表 5 素养选修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
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
学时 |
1 |
限选 |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促进青 少年 学 生 全 面 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主要内容: 包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教学要求: 1.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线上线下课堂结合,混合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学习; 2.组织学生阅读经典名篇,观赏名人事迹视频,引导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总结展示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文化对个人的内化。 |
36 |
2 |
职业素养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知,陶冶学生的职业意识情感,磨练学生的职业意志,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使综合职业素养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
主要内容: 职业理想(兴趣、志向、意志力);职 业道德(敬业、诚信、尊重);职业意识(集体意识、学习意识、竞争意识、自律意识);职业精神(合作、奉献、创新);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语言、职业形象礼仪、 职业行为)。 教学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模拟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体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适应岗位需求。开展校内创业体验和自主管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培养责任心。 |
54 |
|
3 |
|
书法 |
要求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 了解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 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培养感受书法美的敏感,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
主要内容: 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书法历史概况;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 教学要求: 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类型的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教材主体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艺术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学习,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练习等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演示型课件(以演示文字、图片、影音等对 象为主)等。 |
90 |
七、教学总体进程安排
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 职成〔2019〕13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 通知(教职成厅〔2019〕6 号)规定,本方案须达到如下要求:
2.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 1/3;
3.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 10%;
4.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5.顶岗实习一般为 6 个月,集中安排;
表 6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周次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号说明:顶岗实习◇ , 认知实习、跟岗实习● , 机动周◎ , 授课周*
依据教育部《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 号)精神,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期课程安排、考核方式、有关学时比例开设课程。
表 7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开设学期(周课时) |
考核方式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共 基础 课程 |
必修 |
思想政治 |
0001-00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
|
考试 |
|
必修 |
语文 |
0005 |
346 |
346 |
|
4 |
4 |
4 |
4 |
4 |
|
考试 |
||
必修 |
历史 |
0011 |
72 |
72 |
|
|
2 |
2 |
|
|
|
考试 |
||
必修 |
数学 |
0006 |
260 |
260 |
|
3 |
3 |
3 |
3 |
3 |
|
考试 |
||
必修 |
英语 |
0007 |
260 |
260 |
|
3 |
3 |
3 |
3 |
3 |
|
考试 |
||
必修 |
信息技术 |
0008 |
108 |
36 |
72 |
3 |
3 |
|
|
|
|
考核 |
||
必修 |
体育与健康 |
0009 |
180 |
36 |
144 |
2 |
2 |
2 |
2 |
2 |
|
考核 |
||
必修 |
艺术 |
0010 |
36 |
36 |
|
1 |
1 |
|
|
|
|
考核 |
||
必修 |
劳动教育 |
|
18 |
|
18 |
1 |
|
|
|
|
|
考核 |
||
小计 |
1424 |
1190 |
234 |
19 |
20 |
16 |
14 |
12 |
|
|
||||
专业 (技 能) 课程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 |
建筑工程测量 |
0931 |
216 |
70 |
146 |
2 |
2 |
2 |
2 |
4 |
|
考试 |
必修 |
建筑材料 |
0951 |
72 |
28 |
44 |
4 |
|
|
|
|
|
考试 |
||
必修 |
建筑制图与识图 |
0928 |
180 |
48 |
132 |
2 |
2 |
2 |
4 |
|
|
考试 |
||
必修 |
建筑施工技术 |
0936 |
144 |
40 |
104 |
|
2 |
2 |
2 |
2 |
|
考试 |
||
必修 |
建设法规 |
0934 |
36 |
24 |
12 |
|
|
|
2 |
|
|
考试 |
||
必修 |
建筑构造 |
0927 |
144 |
54 |
90 |
2 |
4 |
2 |
|
|
|
考试 |
||
专业技能课
|
必修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 |
1260 |
72 |
24 |
48 |
|
|
|
|
4 |
|
考核 |
|
施工技术仿真模拟 |
0952 |
144 |
54 |
90 |
|
|
4 |
2 |
2 |
|
考核 |
|||
建筑CAD |
0953 |
144 |
36 |
108 |
|
2 |
2 |
2 |
4 |
|
考核 |
|||
结构平法标识 |
0956 |
108 |
36 |
72 |
|
|
|
2 |
4 |
|
考核 |
|||
实践课必修 |
认知实习 |
|
4 |
|
4 |
|
|
|
|
|
|
考核 |
||
跟岗实习 |
|
30 |
|
30 |
|
|
|
|
|
|
|
|||
顶岗实习 |
|
648 |
|
648 |
|
|
|
|
|
34 |
|
|||
小计 |
1942 |
414 |
1588 |
10 |
12 |
14 |
16 |
20 |
|
|
||||
|
限选 |
智能建造技术 |
0958 |
90 |
45 |
45 |
5 |
|
|
|
|
|
考核 |
|
限选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02204 |
36 |
36 |
|
|
|
|
|
2 |
|
考核 |
||
任选 |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
1231 |
|
|
|
|
考核 |
|||||||
素养选修课 |
限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002 |
36 |
36 |
|
|
|
|
2 |
|
|
考核 |
|
限选 |
职业素养 |
1004 |
54 |
54 |
|
|
1 |
2 |
|
|
|
考核 |
||
限选 |
书法 |
9003 |
90 |
36 |
54 |
|
1 |
2 |
2 |
|
|
考核 |
||
小计 |
306 |
207 |
99 |
5 |
6 |
4 |
4 |
2 |
|
|
||||
总计 |
3672 |
1820 |
1852 |
34 |
34 |
34 |
34 |
34 |
34 |
|
备注:1.每学年按照 40 周、每周按照 34 学时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学年普通课堂教学活动周数为 36 周,学校学生军训、入学教育、考试评价、社会实践、大型活动等,包含在每学期 2 周机动周内,按实际教学时间算,共:18 周*34 节周课时*6 学期=3672 学时。
2.表中“课程代码 ”:1、2 位代表专业顺序,3、4 位代表课程类别码(分为 01 公共基础课、02 专业技能课、03 选修课),5、6 位为课程顺序码。
3.认知实习、跟岗实习课时由该周相应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课时来调整,总学时不产生变化。
4.专业任选课学生任选一门学习考核。
表8 教学结构学时比例表
序号 |
课程属性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比 |
备注 |
||
1 |
公共基础课 |
1424 |
38.77% |
实践课占 234 学时 |
||
2 |
专业(技能)课 |
1942 |
52.89% |
实践课占 1588学时 |
||
3 |
选修课 |
306 |
8.33% |
实践课占99学时 |
||
总学时数 |
3672 |
理论学时 |
1751 |
占总学时比 |
47.7% |
|
实践学时 |
1921 |
占总学时比 |
52.3% |
八、实施保障
师资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对于师资队伍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和本专业特点,对师资数量、结构和素质等方面提出要求。
表 9 教师任职条件
内容 |
专职教师 |
兼职教师 |
||||||||||||
结构 要求 |
数量 |
职称结构 |
学历结构 |
职业类别 |
学历结构 |
|||||||||
专业 带头人 |
骨干 教师 |
双师型 教师 |
高 级 |
中 级 |
初 级 |
研 究 生 |
本 科 |
大 专 |
技术人员 |
管理 人员 |
本科 |
大专 |
||
1 |
8 |
9 |
4 |
6 |
1 |
1 |
9 |
1 |
5 |
3 |
|
|
||
素 质 要 求 |
专业理念与师德 |
具有良好的师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熟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方面的工作,并熟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
专业知识 |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扎实,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主讲2门及以上专业课程。 |
|||||||||||||
专业能力 |
具有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树立“ 能力本位 ”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提 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教研与科研能力,积极参加 XX 市教学能力大赛。 |
2.师资队伍配置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有11 名,另外有 8 名兼职教师。学校坚持对专任教师进行实践和理论培训,利用寒暑假派出专任教师到公司、企业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加岗位技能任职资格认证,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升学历,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10 名,“双师 ”型教师比例达到 81.8 %。
(二)教学设施
1.教室
为落实立德树人中的文化育人要求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本专业具备配置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话筒等设置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2.校内实训室
为保障校内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本专业具备建筑专业实训室,其主要设备及数量要求见下表。
(2)施工技术仿真平台实训室
(3)BIM实训室
表 10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设备 |
数量(台套) |
工位数 |
功能 |
1 |
建筑实训室 |
施工工具 |
50 |
50 |
建筑专业课实训操作 |
水准仪 |
50 |
||||
经纬仪 |
50 |
||||
全站仪 |
10 |
||||
制图工具 |
50 |
||||
2 |
施工技术仿真模拟实训室 |
电脑 |
50 |
50 |
施工仿真实训,1+X证书技能训练 |
3 |
BIM实训室 |
电脑 |
50 |
50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
(三)教学资源
1.图书文献配备
借助知网强大的图书文献资源
2.数字资源配备
精品课 (精品课件以及微视频、案例库、习题集) |
建筑工程测量 |
3.软件资源
序号 |
软件名称 |
对应课程 |
1 |
AutoCAD |
《建筑CAD》 |
2 |
西安三好软件 |
施工技术仿真模拟 |
3 |
BIM软件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
(四)教学方法
1.1 公共基础课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调整教学内容课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入手,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常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演练学习法、具体任务驱动法、现场实地教学法、参观浏览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真正讲授那些必需、实用、够用的基础知识,实现所学知识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迁移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政治》为例,根据学生思想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安排设计更有针对性。在依据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严格贯彻“新课改 ”精神,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地整合规划,分为四个教学模块,分别为做一名好学生、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好子女和做一名好职员,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解决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和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让教育教学更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1.2 公共基础课改进教学方法为手段,公共基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全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开展和组织教学。 目前思政课将案例式、情境模拟式、项目式和引领式教学法引入课堂。以《思想政治》课实施项目任务教学法为例:该课程设计了五个学习项目,包括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探讨人生的真谛;辨析社会道德现象;践行社会美德;分析法律热点问题;制订择业或创业计划。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又分解成15个学习子项目工作任务。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地有效尝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根据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3 公共基础课强化实践教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为了使公共基础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公共基础课教学依托课外课堂,以实践教学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课外活动、读书周等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技能课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实训性,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①推行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教学法
专业核心课,将各种实践性的内容进行逐一分解,使之变成一个个小的于教学和实施的小项目的教学方法。该种方法可以一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专业教师起引导、规划、检查、控制、矫正、点评等作用,让学生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并方便快捷地提高专业技能。由专业指导小组统一组织集体备课,将课程基于工作岗位进行项目式教学设计,各教师实现课堂呈现,构建以“岗位能力需求”的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②实训现场教师示范演示教学法
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可以由教师通过一边示范演示或操作,一边介绍、讲解,既讲关键的步骤、易犯错的地方、各主环节点的操作技能,又讲解与实训内容相关的理论,熟悉其注意事项,使中职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大幅提高。
③混合式教学法
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多媒体、空间等信息化手段,倡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职教云、中国人民大学慕课网等平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积极开展师生教学互动,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学习评价
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校内外评价结合,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依据各课程的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成就表现实施具体评价。本专业对学习考核评价采用“一体双核、五育并举 ”的模式。“一体”是针对评价对象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双核”是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和专业核心技能,“五育 ”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评价。
表 11 学生“一体双核、五育并举 ”学业评价体系
编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评价要点 |
考评负责人 (组 织) |
说明 |
A1 |
个体自主发展(A) |
体育健康 |
100 |
参加国家体质达标测试 |
体育教研组 |
按国家标准给分,合格记 60 分,最高 100 分。 |
A2 |
终身学习 |
100 |
参加各类竞赛(非文明风采类和 X 证书)、网络学习空间管理等 |
实训中心、 信息中心、专业组 |
在校期间取得除文明风采类和X 证书外的其它各类竞赛证书,利用互联网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坚持学习。 |
|
A3 |
社区服务 |
100 |
为社会服务 |
团委、专业教学部 |
围绕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等进行考评。 |
|
B1 |
职业核心素养(B) |
人格素养 |
100 |
班主任过程评价为主 |
班主任 |
综合素质得分(立德树人),包括操行、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价等。 |
B2 |
文化素养 |
100 |
公共基础课 考试成绩 |
公共基础课 教师 |
公共基础课程成绩 |
|
B3 |
文明风采 |
100 |
参与,过程与结果结合 |
社团指导 教师 |
国家要求至少“五个一 ”。 |
|
C1 |
专业核心 技能(C) |
专业应知 |
100 |
专业课期中、期末等考试 |
专业课教师 |
主要考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线上分科和线下综合。 |
C2 |
专业应会 |
100 |
对专业实训、实践课的考评 |
实训中心、专业课教师 |
在平常专业实训课、实践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评。 |
|
C3 |
企业实践 |
100 |
对识岗、跟岗和顶岗评价 |
专业组、实习就业办 |
过程与结果结合。 |
注:C1~C3 由专业组负责制定考评细则,最终分值既可以是各学科平均分也可以是加权分;其余各项由学校统一制定评分细则;除 X 证书外,任何一科未达 60 分,视为不合格,学校给予两次补考机会,第一次为次学期开学前三周内,第二次为第五学期最后两周,若两次均未合格,离校一年后凭单位或高职院校相关证明办理毕业证书。
2.学业评价方式
(1)专业应知
主要依据过程考核成绩,期中、期末考核成绩等综合评定。过程考核成绩占 30%,期中考核成绩占 30%,期末考核成绩占40%。
评价方式尽量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多样化方式,注重个体评价,过程考核侧重学生学习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业进步综合评估,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大数据平台分析,包括学生出勤、课前预习、课堂精神状态、课堂笔记、课堂纪律及完成平时作业情况等;期中、期末考试以理论知识线上考试为主,侧重知识运用和学科核心素养检测,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的教学倾向,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力争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得到发展。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 12 学科成绩评定表(专业应知)
专业: 学年学期:
学科: 班级: 任课教师:
序 号 |
姓名 |
平时考核 30% |
半期 考试 30% |
期末 考试 40% |
总评 |
|||||
出勤 情况 |
课前 预习 |
精神 状态 |
课堂 参与 |
课堂 纪律 |
作业 完成 |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专业应会
对学生专业应会方面的考评包括专业技能课程掌握情况、校内实训过程评价、企业实践评价等方面,强化对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
表 13 学业评价表(专业应会)
专业: 班级: 姓名:
校内技 能实训 60% |
课程项目 |
过程评价40% |
考核评价 60% |
总评 |
|
实训报告 |
教师 70% |
企业 30% |
|||
水准测量 |
|
|
|
|
|
企业技 能实践 40% |
实习项目 |
过程评价40% |
考核评价 60% |
总评 |
|
实习报告 |
企业 70% |
教师 30% |
|||
认知实习 |
|
|
|
|
|
跟岗实习 |
|
|
|
|
|
顶岗实习 |
|
|
|
|
表 14 学生实训报告
第 页
专业 班级 组别 姓名
同组成员
课程名称 |
|
实训项目 |
|
|||||||
实训目的: |
||||||||||
实训仪器(条件:) |
||||||||||
实训内容和步骤: |
||||||||||
实 训 总 结 |
|
|||||||||
教 师 意 见 |
|
|||||||||
成 绩 |
|
重做实训 |
|
批改 日期 |
|
教师姓名 |
|
|||
重写报告 |
|
|||||||||
表 15 学生实习鉴定表 专业: 班级姓名: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 |
|
学生姓名 |
|
||
实习日期 |
年 月 |
日至 年 |
月 日 |
||
自 我 鉴 定 |
年 |
月 |
日 |
||
实 习 指 导 老 师 意 见 |
年 |
月 |
盖章 日 |
||
实 习 单 位 意 见 |
年 |
月 |
盖章 日 |
||
表 16 学生实习考核表
班级 |
|
学生姓名 |
|
|||
实习日期 |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
|||||
类别 |
项目 |
单项 分值 |
实际得 分 |
|||
实习纪律 (满分 20 分) |
无迟到、早退 |
0-4 分 |
|
|||
无缺席(包括病假) |
0-4 分 |
|
||||
爱护公共财物 |
0-3 分 |
|
||||
遵守实习单位的办公、作息制度 |
0-5 分 |
|
||||
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维护集体荣誉,具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
0-4 分 |
|
||||
实习态度 (满分 20 分) |
服从实习工作安排 |
0-2 分 |
|
|||
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
0-4 分 |
|
||||
工作中无事故,无差错 |
0-5 分 |
|
||||
尊重指导同志和单位领导 |
0-5 分 |
|
||||
态度端正,吃苦耐劳 |
0-4 分 |
|
||||
专业知识及技能 (满分 60 分) (每人占一项) |
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或有创 见、创新 |
55-60 分 |
|
|||
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好的操作技能 |
45-54 分 |
|
||||
能运用基础知识,指导实践 |
36-44 分 |
|
||||
能使用部分学习知识,实践能力较差 |
30-35 分 |
|
||||
基本知识遗忘多,实践能力很差 |
29 分以下 |
|
||||
考核结结果: □A 优秀□B 良好□C 合格□D 不合格 |
总分 |
|
||||
备注:考核等级评定标准:总分 90 分以上为“优秀 ”;80-89 分为“ 良好 ”;60 分
以上为“合格 ”; 60 分以下为“不合格 ”
实习指导教师签名: 实习单位盖章
3.评价主体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评价主体,从多个角度由学生、教师、企业、家长实施复合性评价。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课后作业,采用教师评价或信息化工具评价;实践实习阶段,更多由企业评价;广泛开展技能竞赛、专项职业能力测试、1+X 证书等第三方权威考试的评价。
(六)质量管理
1.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学校和专业部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即运行机制。学校与专业部专业共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改,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诊断与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课程免修置换规定
鼓励将学生取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XX 省赛获奖技能等级证书或参加竞赛获奖,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促进书证融通。
(一)XX 省赛获奖证书与免修课程对应表
序号 |
证书名称 |
证书等级 |
免修课程 |
免修学时 |
1 |
XX 省建筑技能 比赛 |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
三四等水准测量 |
36 |
十、毕业要求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3 年
军训、实习实践等考核合格
1.德育量化考核合格,没有受过纪律处分或所受处分已撤销;
2.修完本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或修完全部学分,没有需要补考的课程。
十一、附录
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
学校教学计划变更审批表
专业 名称 |
建筑工程施工 |
专业 代码 |
640301 |
||||
年级 |
|
学制 |
|
||||
原教学 计划 |
课程 编号 |
课程 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学时 总数 |
开课 学期 |
变更状态 (增加或撤消) |
|
|
|
|
|
|
|
|
|
|
|
|
|
|
|
|
调整后 计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更 理由 |
|
||||||
变更 内容 |
专业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教务处 审核意见 |
教务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
分管 副校长 审核意见 |
签字: 年 月 日 |
||||||
学校党组 织审核 意见 |
书记(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