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 >> 详细内容
 
就业 >> 正文
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日期:2015-04-04 10:24:43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079

中职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

 

同学们: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是《中职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关于这个话题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1、什么是职业定位2、当前中职生的现状3、实习、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4、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5、中职生如何去做

首先我们来聊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职业定位?

北京市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的高文静老师在职教战线耕耘数十年,非常了解中职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她曾经对本校的学生做个这样一项调查,调查的题目是:选择目前所学专业的原因是什么?据统计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父母的选择、老师的选择、未考上普通高中这三种原因,而所学专业真正是自己理想选择的学生不足半数。选择专业尚且如此,而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茫然就很正常了。纵观学生再就业岗位上的选择,不难看出大多数选择工作的标准要么是听家长的、老师的,要么是看其他同学是怎么选择的,可以说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其实呢也不能完全埋怨我们的学生,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也不是很清楚怎么样进行职业定位,何况我们的中职生呢!所以今天我们有必要要聊一聊职业定位这个话题。

那么什么是职业定位呢?概括起来说,职业定位最重要的就是“我能做什么”只有懂得了自己能做什么,才能获得社会提供的机会,也才能有适合自己的选择,而我们的中职生往往就迷失在这里,不能够准确的认识到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和价值。而随着职业中诱惑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多,如果你不能给自己定位的话,那么你就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有了机遇看不到,找到的又不是自己合适的;或者找错了方向,改变起来很难;或者得到的又轻易失去,走了很多的弯路;或者精力分散,失去自己的优势地位。所以作为当代的中职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定位准确,你就会持久的发展;定位准确,你就会善用自己的资源,集中精力的发展;定位准确,你就会抵抗外界的干扰,就不会轻易的放弃;定位准确,你就会让适合你的单位招聘你,让你的上司正确培养你,让你所有的关系帮助你。所以,同学们谨记,这是关乎我们自己一生的大事,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俗话“人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知道了解了职业定位的深刻内涵,反过来看一看,我们当代的中职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

二、中职生现状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那么这种教育方向就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要求中考分数,甚至有的初中都没有毕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生源的减少,招生竞争形势愈演愈烈,已经谈不上对生源质量的考究,以我校为例:2007年招生人数1185人、2008年招生人数588人、2009年招生人数469人,而2010年我市初三毕业生年前统计仅4300人左右,除去一、三中要录取3000人左右之外,为我们职业学校所剩的生源已经为数不多了,所以生源质量又从何谈起呢。)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加之中职学校的设备与企业设备还有不小差距,就造成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是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可以这样说,所有的中职学校都不可能在学生毕业时安排学生坐办公室,进机关,开小车,当经理。在校期间,学校会负责教给你基本的职业技能,引导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督促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入到岗位之后,要想得到发展,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指望不劳而获,工作拈轻怕重,妄想一步登天的人永远不会有所作为的

所以这也是我们学校现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让学生们提前进入角色,体验企业生活,避免以后再实习就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即使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况且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实习、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问题一: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首先是好高骛远,异常自信。觉得自己掌握了过硬的知识技术,内心上认定自己非高薪、高位、高尚的工作不做,不愿到生产一线和基层工作。期望值居高不下,但实际上是眼高手低,只懂得了一点皮毛,况且由于年龄的问题,不能正确的认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形势,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初出校门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就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也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举例:我校07旅游专业的学生刘春兰、曹素萍两位同学,在实习安排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愿意去酒店工作,对酒店工作有很多偏见,认为就是当服务员,吃青春饭、伺候人的活儿,说自己学的是旅游,要去旅行社,可大家都知道,导游证考不下来,不能上岗,短时间内是不会让你带团的,只能做一些内勤工作,况且大家都知道这一块的工资不是很高,所以家长、学生都不同意,冷静了一段时间后,家长还是同意了孩子去酒店,最后在北京金海国际酒店为两个孩子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其次是缺乏韧性,不能坚持始终。我说的这个意思并不是不允许学生们跳槽、择业,而是要求学生们在某一岗位一定要坚持,坚持的目的就是熟悉本职工作的工作流程及企业的管理理念,这样即使再跳槽的话也为自己增加了砝码,提升了自身价值,我们不是一直提倡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这条原则吗!而我们的学生恰恰在这个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坚持始终,实习期还没有结束,就嚷嚷着调换工作,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企业的原因,而是我们学生自身的原因(举例:07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李朋,现在在北京娜韵公司上班,在工作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了下来,现在月工资4000多元;刘新华同学的例子)

再次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计算机、机械、模具、电子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再比如,餐旅专业的特点是工作环境不错,可工作强度不小,以托盘子为例,这是从事酒店工作的基本功,仅仅锻炼这一项就足够下走一大批娇气的小姑娘、小伙子。盘子里通常放着10瓶装满水的啤酒瓶或者五块砖,要面带微笑,身体挺直,像这样的锻炼如果没有心理准备的话,我想肯定会有学生适应不了的。(年前我们安排学生去福满多公司社会实践,起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看看学生能不能坚持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事实证明我们大多数学生还是好样的,安排了36人参加社会实践,仅一周的时间就有12人临阵退缩了,而剩余的24名同学坚持了下来,我想这24名同学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一定会很优秀的)。此外,最近我接待了网络游戏公司和北京海信公司的领导来我校面试学生,当问到我们学生专业主要学哪些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同学们竟然回答不上来,从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十分的清楚。

另一方面我们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可有的同学不这么认为,觉得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而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来职业学校上学上当受骗了。其实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你一无技术二不付出别人凭什么给你那么多钱。同学们可以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吗:你要他的钱他要你的命。不要说要你的命,你也必须有同等的付出,至少要创造出和你工资一样多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有些专业的同学(比如计算机专业、汽修专业),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工人,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工人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雄伟辉煌的大厦都得有坚实的基石,同学们自己掂量一下,你们的技术到底怎么样呢。(举例:94微机专业路长威;96汽修专业沈建奇现任北京华德普兰汽车维修服务中心业务主管;94农学专业蔡杰、95建筑专业岳雷,两人现在均为高碑店市电视台主持人)

问题二:择业过程中的“娇子” 问题。

有句老话叫“家贫出孝子”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家贫出娇子”。不论是富裕还是贫困,家长都会节衣缩食,自己再苦都要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逸、舒适的物质条件,真正是有条件的要满足没有条件的也要满足。而现在学校中,独生子女比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同学,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我们的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例:中信广告公司社会实践的一个学生,因不能适应单位的伙食,而放弃了实习,家长还说我们孩子在家里都不吃白菜;洪战辉的故事:父亲有病,母亲离家出走,从12岁开始,挑起家庭的重担,经过努力把自己的妹妹养大成人,自己也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更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边打工边学习,成为全国学生学习的典范,大家可向而知,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由此我们不难悟出,吃苦耐劳并不是只有在生活艰苦是才能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工作的需要,所以说吃苦耐劳并不过时,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专家说“再富也要苦孩子”。

    问题三: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同学们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同学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有些学生工作后,在生产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此外,企业、单位不是学校,不是家里,上班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可以撒娇的家长和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亲密熟悉的同学关系,有谁还管你是家里的公子或者是格格呢!

以上我们谈到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职场的竞争,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都不知、都不晓,试想企业会接纳我们吗?那么作为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呢?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下面就是我们要谈的第四个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用人标准:

微软:专业和学校都是次要的,我们看中的是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敏,是否有逻辑能力,对工作和求知充满热情,是否能适应微软的变化。

联想:不管毕业生过去的背景成绩多么优秀,在联想都要从最底层做起。

保洁:诚实正直、领导能力、勇于承担风险、积极创新。

索尼:执着精神、好奇心、冒险精神、灵活性和乐观精神。

美世:合作观念、诚实、积极主动、用专业技能的最高水准为客户服务。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企业需要勤勉敬业、富有责任心、对岗位负责的人;需要善于学习、接受新知识适合岗位需求变化的人;需要时刻准备、承担风险、实事求是的人;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沟通高超、注重人脉的人;需要适应环境变化、挑战自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人。在企业需要员工具备的诸多素质中,其中诚信是进入企业的根本。(举例:大家都知道李开复博士吧!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加盟微软,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七个智囊团之一,2005年7月加入谷歌公司,兼任中国区总裁,2009年宣布离职,创办“创新工厂”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企业雇佣了一个诚实欠缺的人,那么它就是在尝试冒险”。而他曾经真正遇到这样一件事,他在微软期间曾经面试过一个求职者,求职者在技术管理方面的素质非常出色,但是,面谈之余,这个人就暗示李博士,如果录取他,他会把他在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觉察到这样有些不妥,有声明这项发明是下班之后做的,老板并不知情。而正是这一点坚定了李博士不再录取他的决心)由此不难看出诚信比才干更重要,事实也证明了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中,诚信永远被摆在第一位!

其次态度是获得机会的法宝,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在校期间的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举例:阜平职教中心考察)

此外企业对于吃苦耐劳这一点十分看重,好多单位都愿意选择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能吃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吗!(举例:天津光电集团面试——对我市学生和邻近县市学生的对比)

总结最近来我校招聘的企业负责人对员工的要求,也大致如此,看重的是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等。反过来,那些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工作上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的人企业是绝对不会欢迎你的。所以同学们一定切记:信念的改变需要时间;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态度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如果从今天开始去尝试改变的话,那么未来你就是名企需要的人!

以上我们谈到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那么知道了这些,作为我们的中职生应如何去做呢?如何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呢?这也是我们要聊的最后一个话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当代的中职生应如何去做呢?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不好好学(看小说、玩手机、照镜子、甚至睡觉),有的同学甚至成为“三无”学生(无笔、无书、无本)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听不懂是能力问题,但这样做就不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态度问题了,再往深里说,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理想的极度不尊重。

第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认真完成作业,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工资,重则除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课堂上不要玩手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聊天,要么听音乐。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但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单位不会宽容你的。所以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举例:班级量化)

第三热爱班集体。现在具有强烈班级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的欢迎吗?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

以上三点是我们学生在校内应该努力做到的,平时我们的老师不断的在教育我们,所以聊的不是很多,下面我们聊一聊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者是已在工作岗位上的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是准确定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过了。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就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在这儿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员工是为谁而工作的。有的说是为企业的老板,有的说是为企业的客户,有的说是为自己。是的,不同的价值观,任何一种说法,我们都没有权利去反驳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不同价值观的人,他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方法及工作绩效肯定是不同的。下面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木匠因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赏识,日复一日,渐渐厌烦了自己的工作,想自己单干,老板执意挽留,但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但请他再帮自己盖最后一座房子,木匠只好答应,大家可想而知现在的木匠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完全未在工作上,做工不精细、用料不严格,只想赶时间,数日后房子盖好了,临走时老板将房子钥匙交给了木匠,并说这是你自己的房子,是我临别时送你的礼物,木匠听后无言以对)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是在为谁打工,而是在为我们自己工作,并且工作要善始善终。

二是要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那么什么是人际关系呢?人际关系又称人脉,通俗的讲就是我们手机里存储的号码,就是我们通讯录上的名单,就是我们节假日写贺卡的地址薄,要成大事,就要善于在交往中积累人脉资源。就像钢铁大王卡纳基所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她的专业技能,另外85%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曾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总统布什为什能当上总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非凡的人际交往能力据《科学新生活》报道,2004年圣诞节,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送出200万张贺卡,超过美国邮寄贺卡总数的千分之一,堪称世界之最。大家想一想,作为总统可谓繁忙之至,想想200万张贺卡即使一句祝福的话语不写,200万个签名也要签到手软的。还有布什在上中学时成绩很差,后来进入耶鲁大学,成绩也很一般,但是他的强项是广交朋友,四年的大学生活熟识了耶鲁大学在校生的四分之一,社会各个阶层都有他的朋友,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人际关系的基础,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贺卡效应”。(举例:海信集团面试——沟通能力)

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就业意味着我们走出了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了社会的大舞台,同学们一定要切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要重视人际关系的交往,懂得与人合作的原则,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在这呢提醒大家一点,在我们人际交往过程中建议大家遵循这样一条准则:“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于丹老师在《于丹论语心得》中注解到: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小人惦记的是自己的得失;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小恩小惠、小便宜;君子是合群的,内心庄重庄严,不可侵犯,在一大群人中从来不挣,也绝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又很难取悦于他。假如以不正当手段取悦于他,他会不高兴,绝不因为你给了他一些小恩小惠,就大开方便之门,等到他真正用得上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小人的特点就是你很容易取悦于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共事,虽然你花费了很多钱来打通关节,但是当真正用人的时候,他会求全责备,想办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十分尴尬。所以亲“君子”远“小人”的道理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此外,还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从小到大我们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面临困难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职场中怕的不是摔跤,而是跌倒后再也无法站起来。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送大家一句成功的经典语言:

智者把握机会、弱者等待机会、庸者放弃机会

核发:admin 点击数:1079收藏本页